为筑牢边境传染病防控屏障,切实提升腾冲市腾越镇居民健康素养,2025年10月30日17:00—19:30,“疾控科普进腾越,共筑边疆健康家”现场宣传活动在腾冲市腾越街道三桥广场(腾冲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)顺利开展。作为本次活动主办单位之一,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高度重视,精心选派2名专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,以专业力量为边境群众健康保驾护航,尤其针对狂犬病、布鲁氏菌病(以下简称“布病”)、碘缺乏病等当地高发、多发的重点地方病开展精准科普。
	
  
此次活动聚焦腾越镇跨境人员流动频繁、输入性传染病风险较高,且畜牧养殖普及、自然环境特殊的实际情况,围绕“调研-服务-宣传”一体化目标,统筹设置健康科普区、健康义诊区、专家咨询区、健康互动区及文创产品兑奖处五大功能区域。我所派出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度融入各环节,结合多年地方病防治实践经验,将狂犬病、布病、碘缺乏病等传染病的防控知识贯穿全程,为活动注入专业内核。
	
 
在健康科普区,“疾病知识大转盘”前,我所专业技术人员聚焦转盘上的三类特色标识:指着“狗头图案”详解狂犬病,用“被咬伤后先冲 15 分钟肥皂水,再打疫苗”的口诀,拆解暴露后应急处置的关键步骤;面对“羊头图案 + 牛奶瓶”组合,结合云南边境畜牧养殖普遍的现状,讲解布病 “接触病畜分泌物、喝生奶都可能传染”的传播途径,强调 “养殖戴手套、生奶要煮沸”的防护要点;针对“盐罐 + 脖子肿大示意图”,则用“吃碘盐能防大脖子病,孕妇补碘还能护胎儿”的通俗表达,破解部分居民“无盐饮食更健康”的认知误区,尤其帮助不识字人群通过图标建立直观认知。在“科学实验秀 — 病毒抵抗力大揭秘”环节,技术人员结合实验补充地方病防控细节:演示“火焰掌高温”实验时特别提醒,“布病病菌耐低温,冻肉解冻后仍需彻底煮熟;狂犬病病毒怕持续高温,被污染的器具用开水煮 10 分钟以上才能消毒”,让实验结论与日常防护精准对接。
	
 
健康互动区里,我所专业技术人员将地方病疾病知识融入趣味互动,让健康科普更具吸引力。“防疫知识卡・猜灯谜”活动中,他们专门解读“‘疯狗咬伤别拖延,三步走能救命’(打三步骤)”“‘养羊防疫先护己,两点注意要牢记’(打防护措施)” 等特色谜题,揭晓“冲、消、打”和 “戴手套、煮生奶”的答案后,再延伸讲解背后的科学原理;“健康守护圈(套圈)”游戏里,我所专业技术人员在居民获得消毒湿巾等奖品时,主动关联疾病防护:“用消毒湿巾擦手,能减少接触病畜后感染布病的风险;而预防狂犬病,除了做好自身防护,给家里的狗打疫苗也很关键”,让游戏奖品成为科普载体。
	
 
健康义诊区与专家咨询区是我所专业技术人员精准答疑的核心阵地,直击地方病的防控痛点。义诊区中,他们协助医疗团队为居民做基础检查时,特别关注碘缺乏病相关体征,对脖子略显肿大的居民仔细询问饮食情况,叮嘱“坚持吃加碘盐,定期做甲状腺检查”;专家咨询区里,针对跨境务工人员“被境外流浪狗咬伤没打疫苗,回来补打还管用吗” 的疑问,技术人员明确回应“只要没发病,补种就有意义,需尽快完成全程接种”;面对养殖农户“家里羊流产了,担心得布病该怎么办”的焦虑,详细指导“先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病畜,及时联系疾控中心做检测,早发现早治疗”;还有居民咨询“山区买不到加碘盐怎么办”,他们当场给出“多吃海带、紫菜等含碘食物”的替代方案,用个性化指导打通健康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	




 
活动期间,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专业技术人员始终以我省地方病防控为抓手,既普及了“接地气“的健康知识,又结合边境实际破解了“养殖防疫难、补碘不规范、狂犬病处置误区多”等现实问题,有效补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地方病防控中的服务能力。此次参与活动,是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立足边境群众需求、践行“守护边疆健康”使命的生动实践,后续将持续总结经验,为优化狂犬病、布病、碘缺乏病等重点地方病防控举措、构建长效健康防护机制贡献专业力量,切实守护边疆群众的健康生活。
	
 
 
  
	
文字:黄 鹏(行政办公室)
视频:黄 鹏
图片:黄 鹏 普迎琦
 审核:黄开莲
  
	
审编:马 荣
	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